开幕小组讨论
新冠疫症彻底改变了世人学习的方式。峰会开幕小组讨论了最新的教育科技趋势,并指出了中国、印度以及北美的机遇。他们亦指出,需要有新的思维去为教育科技初创提供资金,以及解决数码鸿沟。
主持人 SuperCharger Ventures 创投联合创办人 Alessandro de Lullo 首先邀请宁柏宇概述其对中国趋势的看法。中国曾是教育科技投资的领导者之一,但在2021年却发生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 。
市场发展
宁柏宇是蓝象资本的创办合伙人,他指出在过去五至十年,K-12 的课后补习成了中国最大的教育科技市场,许多公司乘势増长。然而,随着政府发布新法规要求上市公司要由牟利形式转到非牟利形式经营,市场已见萎缩。
然而,教育科技投资有了新的机遇。第一个领域是为大专学生及成人而设的职业培训及技能提升课程。宁柏宇指出,在9年级之后,有高达50%的中国学生投身了职业培训。第二个领域是幼儿园及 K-12 学校,他们都欢迎教育资讯科技、内容以及SaaS。
中国有很多公司已经拥有良好的团队、科技以及优质的教育产品。他们现正寻找门路去捕捉中国以外的机会,由海外华人社区开始
Lumos Capital Group 的联合创办人兼管理合伙人 James Tieng 指出,美国的教育风气横扫所有年龄层,有着充裕资金,包括前所未有为各种科技及服务而设的资助,以减轻社会大众正在争扎弥补的学习进度滞后和损失。另外社交及情感学习又再显得重要,处理精神健康及高等教育的问题也普遍。
传统高等教育的成本上升,令整体入学人数下跌,这种情况在美国特别显著。潜在的解决方案包括以网上教学形式降低教育成本,或者透过与企业建立更紧密连接合作,提供就业机会,加强投资回报。在技能提升及技能再培训方面,非学位课程的发展空间极为蓬勃。由于各大公司视教育为挽留员工或员工技能再培训的工具,因此投入越来越多企业资金,让有志员工可期盼训练后能胜任目前无法胜任的工作。
然而 James 亦警告说,成功得来不易,特别是在全球市场。有志者或需要大幅度本地化来适应语言、文化规范以及敏感的领域。大体而言,要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取得成功,便需要找到本地合作伙伴的参与。若然得到品牌声誉良好的机构合作伙伴将有所帮助。高等教育、劳动力发展,以及语言学习,是比较容易作跨市场发展。
Learn Capital 合伙人 Vinit Sukhija 观察到,印度的教育市场经过十年改良成熟后,现在变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流动连接及数码基础设施的增长与扩散不仅在一级城市,而是遍及整个国家,创造了条件可以发展令人振奋的教育科技新类别。
例如,印度数年前将网上学位合法化,吸引无数业界上场竞争要成为大学学位课程的网上课程经理。 Vinit 亦开始看见新一代公司的兴起,正在为传统离线行业建立更多数码基础设施。在 Learn Capital 的投资组合中,这些可能是类似 Shopify 的平台,让独立导师发展自己专有影片科技,令培训中心或独立导师可以将其业务直接带到互联网上。
Vinit 相信,新的数码基础设施正帮助增强印度庞大的现有离线市场,驱动着令人振奋的趋势及投资机遇。
穿越鸿沟
有人忧虑,数码鸿沟将扩大有条件人士和欠缺条件人士之间的学习差距。
Vinit 解释,Learn Capital 在作出投资决策时会检视一些关键影响力指标,包括教育科技解决方案的覆盖范围,以及「积效」与「强度」。目前,公司的投资组合每年可轻易覆盖超过5亿个学习者,在整个教育科技界产生了涟漪效应。 Vinit 说:「流动科技确实可以普及高质素教育。」」
蓝象资本创办合伙人宁柏宇相信,在目前的政府政策下,普罗大众能享有良好质素及价格便宜的教育产品,可能有大十倍的増长。
Outblaze 创办人萧逸亦重点指出数码原生一代与较年长一代之间出现了分歧。他说父母应在数码世界内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并向他们学习。
混合资本的需要
几位讲者相信,投资者和创办人应一起应对处理公平的问题。他们指出,财务回报不应是投资的唯一考虑因素。出资者亦应投资于目的,并支持可以达至公平与共容的解决方案。宁柏宇相信,教育科技需要更多耐性资本,政府和基金会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James 补充说,基金会可针对较有需要的大众,就其需要的某些服务提供成本补贴援助,让更多人可以获得优质的学习解决方案。
宁柏宇说:「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有耐性的投资伙伴、有耐性的企业家,以及其他对教育科技创新感兴趣的人士,可以为更多人士建设近乎免费的数码内容。」」
教育的未来
据萧逸称,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孩子预备好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而解决方案可能就在于元宇宙,这个宇宙给予人真正的可能性,让他们在其内过着虚拟的生活,以及在虚拟层面上可以尽情地活出人生。特别是对于今时今日的小朋友,他们更倾向想要「虚拟」的而不是物质的圣诞礼物。
对某些人而言,元宇宙已经存在了。萧逸以菲律宾做例子,有数百万人现正在玩诸如 Axie Infinity 等网上游戏并从中获利。有些人的收入已高于在香港做家庭助理。这对于一份在一年前还未出现的工作而言,殊不简单。
萧逸认为,曾经管用的,今天不再管用。而且父母可能从未想到,对一离开校园便负债累累的毕业生而言,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负面而非正面的。他解释说,由于现有的教育系统建立在有限的物理空间结构内,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建构,让我们的后代预备好迎接现实世界上发展出的几何级数跳升的机遇。
香港的角色
最后,萧逸带领小组探索香港可以扮演的角色。凭借其灵活快速、东西文化的汇集,以及有更多中国教育科技公司走出内地市场寻找发展机会,香港可以成为中国与全世界的桥梁。萧逸说:「香港可以发挥独特的全球桥梁作用。」

闭幕小组讨论
WHub 的联合创办人兼行政总裁 Karena Belin 主持闭幕小组讨论,与来自芬兰和以色列的专家,探讨教育科技解决方案的认证、连系持份者、投资等广泛的主题。
什么是教育科技?
芬兰教育联盟行政总裁 Olli Vallo 以「什么是教育科技?」这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他以芬兰人的精确,指出教育科技解决方案为帮助达至学习目标而又增强学习实践。某些解决方案提供内容,例如语言、编码或科学,而其他是工具(例如Quizlet或Nearpod)让教师或学生能够自行创建内容。
教育工作者及初创企业的痛点
至于如何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新的创新教学工具及技术,而不会增加已经繁重的工作量,这则是比较难以回答。 Olli 认为,整个过程中,首先应设计一些尽可能容易采用及容易开启的应用程式。长远而言,减少教师的工作负苛,是建立所有教育科技工具时极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赫尔辛基市赫尔辛基教育枢纽新公司 (Helsinki Education Hub NewCo) 教育科技初创企业主要顾问兼项目领导 Mia-Stiina Heikkala 表示,他们正在有系统地支援教育科技初创企业的「市场推广及销售、网络、建立教学能力,以及获取资金」。这些都是教育科技初创企业的痛点。 NewChic Capital 联合创办人兼总监郑文音指出,内容是关键要素,而与教育工作者及用户共同创造亦非常重要。
MindCET 教育科技创新中心行政总裁 Avi Warshavsky 强调鼓励试验及先导的重要性。他说:「以色列文化对失败采取非常宽容的态度,而这亦是初创企业及和教育工作者的文化。」
认证系统
Olli 表示:「教育科技解决方案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提高学习者的动机及投入感,以改善学习成果」。芬兰教育联盟的认证系统在评估过程中检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用户体验,以及配套支援。学习目标应先作界定,以确定究竟是需要主动还是被动、个人学习还是协作式学习、线性还是开放性,以培训及重复为基础还是以建构取向主导。
赫尔辛基教育枢纽
Mia-Stiina 表示,赫尔辛基市一直支持金融科技及健康科技等行业,并于一年前决定加入教育科技。赫尔辛基教育枢纽是世上第一个由开始阶段已将所有教育科技持份者的需求结合起来的孵化器。这个枢纽由赫尔辛基市与赫尔辛基大学百分百合作支持,是一个好例子展示将不同持份者的资源集合起来可以带来的成果。
欧洲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
据 Mia-Stinna 的经验,教育科技解决方案目前的主轴是建基于评估、STEM、人工智能、语言学习及福祉。此外要让学习者投入在设计过程,因为学习是有赖于动机、时机,以及兴趣。
以色列 MindCET 教育科技创新中心创办人兼行政总裁 Avi Warshavsky 表示,这些日子,他看到更多的初创企业将社交及情感学习穿插至其产品内。
另外人工智能也渐趋成熟。 Avi 解释,以往大多数初创企业声称他们的产品配备大量的人工智能,然而在过去几年 — 特别是过去12个月 — 越来越多真正和有效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科技解决方案在市面上出现。 Avi 相信,聊天机械人或语音科技等特色工具,可以真正地改变教育科技界的游戏规则。
影响力投资
许多问题都与金钱息息相关。 Avi 透露,MindCET 在争取企业社会责任(CSR) 的资金时,他们会议说服持份者这是一项值得投资的倡议。他说:「我相信,即使在资源紧绌的社群里,亦会存在一种商业模式。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要找到它。」
郑文音的发言涵盖了不同议题,包括政府资金及私募资金、投资者应否优先考虑教育科技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然后才考虑投资回报率。她认为这些立场不必相互排斥。事实上,她认为任何教育科技投资实际上都是投资于自己,并为下一代埋下种子。她说:「人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投资教育科技实际上是投资于具影响力。」作为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我们都是持份者,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船」。

公开论坛:将香港发展成教育创新中心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邀请了全体观众加入由薯片叔叔共创社联合创办人陈嘉怡带领的小组讨论。
陈嘉怡解释,薯片叔叔共创社现正就香港能否发展成大湾区的一个教育创新及科技枢纽进行一项研究。她亦分享了各持份者迄今为止所提出的一些「我们如何」的关键议题,包括:
- 建立企业家及教育工作者的能力
- 激励及支援教育科技应用
- 认证及评估教育科技解决方案
- 设计、发展及/或本地化教育科技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
- 建立一个教育科技出资者社群,将政府、私募及慈善资金结集在一起
- 促进跨界别及跨地域合作伙伴关系
- 建立一种3岁学到80岁的学习文化
她请小组讲者分享三个愿望,以达至香港成为教育创新及科技枢纽。她 先分享了她的愿望:
- 建立有前曕的教育及商业领袖社群,让他们就不同的教育科技解决方案进行实验并分享最佳实践
- 建立认证教育科技解决方案的中心
- 建立教育科技出资者社群,特别鼓励基金会参与其中
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景信希望看到香港能够在三个他认为基本的教育层面上使用科技,分别是:
- 使教育更具吸引力,更具启发性
- 透过清除繁琐的日常事务,让学生和教师更有自由实现梦想
- 帮助所有持份者更了解教育科技的作用,以享用这种科技所发挥的所有潜力。
教育燃新主管黄英琦亦分享了三个关键想法。她首先道出大原则,无论教育科技有多好,我们都需要有证据显示它具有影响力,及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其次,她觉得香港需要更多基本的举措,例如角色转换。就是说,教育科技企业家花几周时间去探访不同学校,以了解他们的实际环境,而教师则从教育科技初创企业有所学习。第三,单有创新还不足够。香港的教育基础设施需要有改革,以创建一个懂得应对未来、对未来承担责任的生态系统。她说:「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懂得应对未来的生态系统。」
Global Citizen Capital 创办人兼行政总裁郭韦进强调一个问题:无论你称之为教育科技枢纽还是技能及人才枢纽,重点是我们如何能够将一个由全球众多持份者组成的同盟汇集在数码港,以帮助香港下一个教育科技独角兽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以及使数以十亿计的年青人有能力实现他们的教育目标?
香港教育大学教学科技中心江绍祥教授展述学术界的看法。他认为更重要和更具潜在影响力的,是教育创新连带改善我们学生的智慧。
小组讨论结束时,陈嘉怡表示,薯片叔叔共创社所作的上述研究内容将于2022年第1季度发布。与此同时,欢迎任何有兴趣的人士提交意见到 hi@esperanza.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