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edventuresgba.com
edventures GBA
  • 主頁
  • 計劃
    • 2022計劃參加者
    • 2021計劃參加者
    • 2020計劃參加者
  • 全球教育科技峰會
    • 概述
    • 講者
  • 市場機遇
    • 亞洲
    • 中國市場
    • 香港及大灣區
  • 關於我們
    • 主辦機構
    • 夥伴
    • 支持機構
  • 繁
    • EN
    • 简

開幕小組討論環節

新冠疫症徹底改變了世人學習的方式。峰會開幕小組討論了最新的教育科技趨勢,並指出了中國、印度以及北美的機遇。他們亦指出,需要有新的思維去為教育科技初創提供資金,以及解決數碼鴻溝。

主持人 SuperCharger Ventures 創投聯合創辦人 Alessandro de Lullo 首先邀請寧柏宇概述其對中國趨勢的看法。中國曾是教育科技投資的領導者之一,但在2021年卻發生了一些戲劇性的變化 。

市場發展

寧柏宇是藍象資本的創辦合夥人,他指出在過去五至十年,K-12 的課後補習成了中國最大的教育科技市場,許多公司乘勢増長。然而,隨著政府發布新法規要求上市公司要由牟利形式轉到非牟利形式經營,市場已見萎縮。

然而,教育科技投資有了新的機遇。第一個領域是為大專學生及成人而設的職業培訓及技能提升課程。寧柏宇指出,在9年級之後,有高達50%的中國學生投身了職業培訓。第二個領域是幼兒園及 K-12 學校,他們都歡迎教育資訊科技、內容以及SaaS。

中國有很多公司已經擁有良好的團隊、科技以及優質的教育產品。他們現正尋找門路去捕捉中國以外的機會,由海外華人社區開始

Lumos Capital Group 的聯合創辦人兼管理合夥人 James Tieng 指出,美國的教育風氣橫掃所有年齡層,有著充裕資金,包括前所未有為各種科技及服務而設的資助,以減輕社會大眾正在爭扎彌補的學習進度滯後和損失。另外社交及情感學習又再顯得重要,處理精神健康及高等教育的問題也普遍。

傳統高等教育的成本上升,令整體入學人數下跌,這種情況在美國特別顯著。潛在的解決方案包括以網上教學形式降低教育成本,或者透過與企業建立更緊密連接合作,提供就業機會,加強投資回報。在技能提升及技能再培訓方面,非學位課程的發展空間極為蓬勃。由於各大公司視教育為挽留員工或員工技能再培訓的工具,因此投入越來越多企業資金,讓有志員工可期盼訓練後能勝任目前無法勝任的工作。

然而 James 亦警告說,成功得來不易,特別是在全球市場。有志者或需要大幅度本地化來適應語言、文化規範以及敏感的領域。大體而言,要在家鄉以外的地方取得成功,便需要找到本地合作夥伴的參與。若然得到品牌聲譽良好的機構合作夥伴將有所幫助。高等教育、勞動力發展,以及語言學習,是比較容易作跨市場發展。

Learn Capital 合夥人 Vinit Sukhija 觀察到,印度的教育市場經過十年改良成熟後,現在變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流動連接及數碼基礎設施的增長與擴散不僅在一級城市,而是遍及整個國家,創造了條件可以發展令人振奮的教育科技新類別。

例如,印度數年前將網上學位合法化,吸引無數業界上場競爭要成為大學學位課程的網上課程經理。Vinit 亦開始看見新一代公司的興起,正在為傳統離線行業建立更多數碼基礎設施。在 Learn Capital 的投資組合中,這些可能是類似 Shopify 的平台,讓獨立導師發展自己專有影片科技,令培訓中心或獨立導師可以將其業務直接帶到互聯網上。

Vinit 相信,新的數碼基礎設施正幫助增強印度龐大的現有離線市場,驅動著令人振奮的趨勢及投資機遇。

穿越鴻溝

有人憂慮,數碼鴻溝將擴大有條件人士和欠缺條件人士之間的學習差距。

Vinit 解釋,Learn Capital 在作出投資決策時會檢視一些關鍵影響力指標,包括教育科技解決方案的覆蓋範圍,以及「積效」與「強度」。目前,公司的投資組合每年可輕易覆蓋超過5億個學習者,在整個教育科技界產生了漣漪效應。Vinit 說:「流動科技確實可以普及高質素教育。」」

藍象資本創辦合夥人寧柏宇相信,在目前的政府政策下,普羅大眾能享有良好質素及價格便宜的教育產品,可能有大十倍的増長。

Outblaze 創辦人蕭逸亦重點指出數碼原生一代與較年長一代之間出現了分歧。他說父母應在數碼世界內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並向他們學習。

混合資本的需要

幾位講者相信,投資者和創辦人應一起應對處理公平的問題。他們指出,財務回報不應是投資的唯一考慮因素。出資者亦應投資於目的,並支持可以達至公平與共容的解決方案。寧柏宇相信,教育科技需要更多耐性資本,政府和基金會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James 補充說,基金會可針對較有需要的大眾,就其需要的某些服務提供成本補貼援助,讓更多人可以獲得優質的學習解決方案。

寧柏宇說:「我們期待看到更多有耐性的投資夥伴、有耐性的企業家,以及其他對教育科技創新感興趣的人士,可以為更多人士建設近乎免費的數碼內容。」」

教育的未來

據蕭逸稱,學校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讓孩子預備好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而解決方案可能就在於元宇宙,這個宇宙給予人真正的可能性,讓他們在其內過著虛擬的生活,以及在虛擬層面上可以盡情地活出人生。特別是對於今時今日的小朋友,他們更傾向想要「虛擬」的而不是物質的聖誕禮物。

對某些人而言,元宇宙已經存在了。蕭逸以菲律賓做例子,有數百萬人現正在玩諸如 Axie Infinity 等網上遊戲並從中獲利。有些人的收入已高於在香港做家庭助理。這對於一份在一年前還未出現的工作而言,殊不簡單。

蕭逸認為,曾經管用的,今天不再管用。而且父母可能從未想到,對一離開校園便負債累累的畢業生而言,傳統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是負面而非正面的。他解釋說,由於現有的教育系統建立在有限的物理空間結構內,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建構,讓我們的後代預備好迎接現實世界上發展出的幾何級數跳升的機遇。

香港的角色

最後,蕭逸帶領小組探索香港可以扮演的角色。憑藉其靈活快速、東西文化的匯集,以及有更多中國教育科技公司走出內地市場尋找發展機會,香港可以成為中國與全世界的橋樑。蕭逸說:「香港可以發揮獨特的全球橋樑作用。」

開幕小組討論環節

閉幕小組討論環節

WHub 的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Karena Belin 主持閉幕小組討論,與來自芬蘭和以色列的專家,探討教育科技解決方案的認證、連繫持份者、投資等廣泛的主題。

甚麼是教育科技?

芬蘭教育聯盟行政總裁 Olli Vallo 以「甚麼是教育科技?」這個關鍵問題,展開討論。他以芬蘭人的精確,指出教育科技解決方案為幫助達至學習目標而又增強學習實踐。某些解決方案提供內容,例如語言、編碼或科學,而其他是工具(例如Quizlet或Nearpod)讓教師或學生能夠自行創建內容。

教育工作者及初創企業的痛點

至於如何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採用新的創新教學工具及技術,而不會增加已經繁重的工作量,這則是比較難以回答。Olli 認為,整個過程中,首先應設計一些盡可能容易採用及容易開啟的應用程式。長遠而言,減少教師的工作負苛,是建立所有教育科技工具時極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赫爾辛基市赫爾辛基教育樞紐新公司 (Helsinki Education Hub NewCo) 教育科技初創企業主要顧問兼項目領導 Mia-Stiina Heikkala 表示,他們正在有系統地支援教育科技初創企業的「市場推廣及銷售、網絡、建立教學能力,以及獲取資金」。這些都是教育科技初創企業的痛點。NewChic Capital 聯合創辦人兼總監鄭文音指出,內容是關鍵要素,而與教育工作者及用戶共同創造亦非常重要。

MindCET 教育科技創新中心行政總裁 Avi Warshavsky 強調鼓勵試驗及先導的重要性。他說:「以色列文化對失敗採取非常寬容的態度,而這亦是初創企業及和教育工作者的文化。」

認證系統

Olli 表示:「教育科技解決方案的最終目標,應該是提高學習者的動機及投入感,以改善學習成果」。芬蘭教育聯盟的認證系統在評估過程中檢視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用戶體驗,以及配套支援。學習目標應先作界定,以確定究竟是需要主動還是被動、個人學習還是協作式學習、線性還是開放性,以培訓及重複為基礎還是以建構取向主導。

赫爾辛基教育樞紐

Mia-Stiina 表示,赫爾辛基市一直支持金融科技及健康科技等行業,並於一年前決定加入教育科技。赫爾辛基教育樞紐是世上第一個由開始階段已將所有教育科技持份者的需求結合起來的孵化器。這個樞紐由赫爾辛基市與赫爾辛基大學百分百合作支持,是一個好例子展示將不同持份者的資源集合起來可以帶來的成果。

歐洲教育科技的發展趨勢

據 Mia-Stinna 的經驗,教育科技解決方案目前的主軸是建基於評估、STEM、人工智能、語言學習及福祉。此外要讓學習者投入在設計過程,因為學習是有賴於動機、時機,以及興趣。

以色列 MindCET 教育科技創新中心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Avi Warshavsky 表示,這些日子,他看到更多的初創企業將社交及情感學習穿插至其產品內。

另外人工智能也漸趨成熟。Avi 解釋,以往大多數初創企業聲稱他們的產品配備大量的人工智能,然而在過去幾年 — 特別是過去12個月 — 越來越多真正和有效的人工智能驅動的教育科技解決方案在市面上出現。Avi 相信,聊天機械人或語音科技等特色工具,可以真正地改變教育科技界的遊戲規則。

影響力投資

許多問題都與金錢息息相關。Avi 透露,MindCET 在爭取企業社會責任(CSR) 的資金時,他們會議說服持份者這是一項值得投資的倡議。他說:「我相信,即使在資源緊絀的社羣裡,亦會存在一種商業模式。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要找到它。」

鄭文音的發言涵蓋了不同議題,包括政府資金及私募資金、投資者應否優先考慮教育科技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然後才考慮投資回報率。她認為這些立場不必相互排斥。事實上,她認為任何教育科技投資實際上都是投資於自己,並為下一代埋下種子。她說:「人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投資教育科技實際上是投資於具影響力。」作為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我們都是持份者,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

閉幕小組討論環節

公開論壇:將香港發展成教育創新中心

活動最後一個環節邀請了全體觀眾加入由薯片叔叔共創社聯合創辦人陳嘉怡帶領的小組討論。

陳嘉怡解釋,薯片叔叔共創社現正就香港能否發展成大灣區的一個教育創新及科技樞紐進行一項研究。她亦分享了各持份者迄今為止所提出的一些「我們如何」的關鍵議題,包括:

  • 建立企業家及教育工作者的能力
  • 激勵及支援教育科技應用
  • 認證及評估教育科技解決方案
  • 設計、發展及/或本地化教育科技解決方案,以滿足市場需求
  • 建立一個教育科技出資者社群,將政府、私募及慈善資金結集在一起
  • 促進跨界別及跨地域合作夥伴關係
  • 建立一種3歲學到80歲的學習文化

她請小組講者分享三個願望,以達至香港成為教育創新及科技樞紐。她 先分享了她的願望:

  • 建立有前曕的教育及商業領袖社群,讓他們就不同的教育科技解決方案進行實驗並分享最佳實踐
  • 建立認證教育科技解決方案的中心
  • 建立教育科技出資者社群,特別鼓勵基金會參與其中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任景信希望看到香港能夠在三個他認為基本的教育層面上使用科技,分別是:

  • 使教育更具吸引力,更具啟發性
  • 透過清除繁瑣的日常事務,讓學生和教師更有自由實現夢想
  • 幫助所有持份者更了解教育科技的作用,以享用這種科技所發揮的所有潛力。

教育燃新主管黃英琦亦分享了三個關鍵想法。她首先道出大原則,無論教育科技有多好,我們都需要有證據顯示它具有影響力,及學生能更有效地學習。其次,她覺得香港需要更多基本的舉措,例如角色轉換。就是說,教育科技企業家花幾週時間去探訪不同學校,以了解他們的實際環境,而教師則從教育科技初創企業有所學習。第三,單有創新還不足夠。香港的教育基礎設施需要有改革,以創建一個懂得應對未來、對未來承擔責任的生態系統。她說:「我們需要創建一個懂得應對未來的生態系統。」

Global Citizen Capital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郭韋進強調一個問題:無論你稱之為教育科技樞紐還是技能及人才樞紐,重點是我們如何能夠將一個由全球眾多持份者組成的同盟匯集在數碼港,以幫助香港下一個教育科技獨角獸實現其本身的價值,以及使數以十億計的年青人有能力實現他們的教育目標?

香港教育大學教學科技中心江紹祥教授展述學術界的看法。他認為更重要和更具潛在影響力的,是教育創新連帶改善我們學生的智慧。

小組討論結束時,陳嘉怡表示,薯片叔叔共創社所作的上述研究內容將於2022年第1季度發布。與此同時,歡迎任何有興趣的人士提交意見到 hi@esperanza.life。

公開論壇

教育科技企業全球拓展計劃

電郵: info@edventuresgba.com

實用連結

  • 關於我們
  • 全球教育科技峰會
  • 條款及細則
  •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計劃

  • 禆益
  • 準則
  • 2021計劃參加者
  • 評審小組

社交媒體

版權所有 © 教育科技企業全球拓展計劃